一、中国画的功能
1、中国画的意义:中国画在传承传统文化,教化广大民众,振奋民族精神,国际文化交流,宣扬真善美方面功不可没,如古“二十四功臣图”,“耕织图”,“清明上河图”,“长江万里图”,“富春山居图”,“二十四孝图”近代蒋兆和的“流民图”,十四位老画家合作的“和平颂”,张群的“正月”等等,均代表性起到了上述作用。
在古代唐太宗让闫立本绘“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以表彰开国功臣;周世宗柴荣倡制《耕织图》,以体恤民情促进农桑,康熙也曾下旨临摹此画。张择端制《清明上河图》以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甚至苏东坡以书画来处理难断的经济案件,(见《画家故事选》中苏轼在杭州公堂上画几车扇子,在堂外销售,以解绸缎庄和扇子厂之间的经济纠纷,传为千秋美谈,);还有以山水画挂卧室作“卧游之乐”治好病的。国画实在是中华国粹,功能无限。
2、当今社会对中国画的需求:当今很多书画都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试看如今国宾厅堂、机关场所、单位会馆、居家庭室、常常以中国画来布置,即是不太懂书画的人也有很多爱挂幅国画以显室内文雅。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很多人、很多画店甚至整个村庄(如河南“虎画村”),因国画而能致富发财。人际间以国画作为礼品交往更是司空见惯,众多的书画市场及拍卖行业,也给大众需求提供了方便。国画甚至作为国礼(如魏紫熙的山水画、王绣的牡丹画)赠送友国,还常出现以书画义卖助困救灾的义举,这是其它艺术难以取代的,其功能简直无法估量。
二、当今中国画的状况:
1、可喜的盛况:由于社会长期的安定,经济快速的发展,书画活动的频繁,画家队伍的壮大等等因素,促进了国画的空前发展,不少画家不为世俗表象所迷,潜心艺术,修炼意志。使其形成种类繁多及产量丰富的作品燦若群星,浩瀚无际,出现很多即能继承传统精神、笔墨形式又能紧随时代,做到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的作品,饱受大众青睐。
2、画坛粗制滥造现象严重:出现很多假恶丑的现象,出现不少丑陋低俗的作品,甚至出现很多“画官司”,一些人为私利驱使专作假画卖假画,欺骗群众,牟取暴利,严重玷污了书画市场。临摹名家作品本来是历代画家们作为继承学习的途经,如今成了一些人投机钻营手段了。还常把著名鉴赏家也卷进真假争执的旋涡中,如前几年苏州所拍出的张大千作品,就把权威鉴定家徐邦达和谢稚柳卷入其中,并多次见诸报端。当今形成只要是大名家都可见到赝品的销售,希望政府文化部门应该设法制止,应给画界一个清优的环境。
3、丑化表现对象问题:“绘画的主要方面是表现自然界的美”(见《芬奇论绘画》7页)。有些画家急于杨名,为了标新立异,故意把所表现的人物丑化,以丑为美,让大众看不懂以显示自己作品是“阳春白雪”;有的故意把花鸟画画的让人认不出是什么花、什么鸟,有的画花每朵开放程度一致,满幅罗列,像花布图案一样,以显示其“高雅”;有的画山水故意和传统理论相对立,专一违“忌”,画中“布置迫密”、“远近不分”,有的山水像鸟瞰乱坟岗一般,罗列一片坟头而已,以显示自已的“创新”。我觉得很多传统理论和绘画方法都是千百年来无数画家的辛勤苦研形成的,同时大众也行成了自己的欣赏习惯。画人物就应该造型准确又生动,也即“写照传神”,起到教育交流的作用。“你们画家应力求画出……作品使观众极愉快地驻足欣赏”(《芬奇论绘画》52页)。画花鸟就应该造型准确情趣丰富,若欣赏交流中你连对方是男女老少都分不清楚,还何谈细致的沟通呢?画山水应继承传统的“三远法”显出 “尺幅千里”,让人觉得:可观、可游、可憩、可居,心情惬意宽畅,若一味地“密不透风”观者只会闷塞压抑,哪会心情舒畅呢?画是造型艺术,若不营造生动精美的型,那么何来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呢?(若是个人印象画研究则除外)。
4、很多作品缺少完美的主题思想:“意在笔先”,(唐张彦远语)“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山静居画论》79页)作画首先要有完美的主题内容,有好的意境,当今有些画家缺少文化修养,作品主题模糊,画好了作品还不知道题什么名好。如“杏花村杯”电视书画大赛上,主持人问及作者是怎么构思画出这画时,很多作者是语无论次,甚至有人被问的恼羞成怒。这和“意在笔先”是不合的。意境是画家意想中的境界,画家由写生素材从感性发展到理性而去粗取精,高度概括,精心营造,通过艺术夸张,来典型地立意组象,把能代表作者心意的景物和谐统一到作品中来,展现出好的意理情趣,力争唤起观众的共鸣。有些人缺少扎实的造型基础,不重视意境的营造,信手画些不伦不类的画,还美其作品说:我画的是“文人画”,画些难以辩别的作品办展览还找来口实:“信手拈来都是画,是风是雨任你猜”,现今处在快节奏的生活时代,哪有那么多闲人,耗费精力来分析你画的是人头还是树叶呢?(如个人搞印象画尝试者除外)
5.谈下有关“文人画”:所谓“文人画”大至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喜庆畅怀抒情的,一类是愤世嫉俗泄恨的,作者多是文化底蕴深厚,以笔墨发泄这两类处世情怀的,它其实和工笔写意无啥关碍,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那样大文豪,常信手写画,兴致忽来甚至就用判案的朱砂笔随意作画,“红兰竹”即起源于苏轼。试问某些自谓“文人画”的作者,你能等同苏轼的文才吗?其实文人画并非都是写意画,其鼻祖王维的“辋川图”,明四大家文徵明的“真赏斋图”,都属于工细的大作,能说不是文人画吗?对文人画古有“士人画(文人画)多卷轴气,人皆指笔墨生率者言之,不禁哑然,盖古人所谓卷轴气不以写意工致论,不在乎俗雅,不然摩诘、龙眠辈皆无卷轴矣”(见《山静居画论》78页)早年曾有一次个人“梅花画展”,全是没有写生基础的信手涂抹,而报端评者大吹其是高雅的“文人画展”。又会有人说自己是“遗貌取神”,请看方薰论点“画不尚形似须作活语参解,如冠不可巾,衣不可裳……古人谓不尚形似,乃形之不足而务肖其神明也”。(《山静居画论》34页)。一些轻视形似的人,常引用苏东坡的话:“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为自己张目,其实东坡的好友晁以道当时就对以“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方薰认为神似和形似是分不开的,不是对立的,神似就是在形似的基础上作更高的要求,倘若形似还不能哪里还有神似?我认为要形似不能像画死的标本一样,需认真观察实物的动态变化,将实物生机精神表现出来“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才算佳作。
三、中国画的发展前途
1、作为中国画家应俱备的条件:○1作为中国画家首先应俱备高深的文学修养:宋公寿曾说:“画者文之极也,张彦远所次历代画人冠裳(即官员文人)大半……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摩诘前身画师,德润悟笔意于六书,僧繇参画理于笔阵……又谓画格与文同一关钮,洵诗文书画相为表里矣!”(《山静居画论》13页)特别是王维开了诗画交融的先河,也是文人画的开创者。试看自古以来米元璋、唐寅、董其昌、齐白石、吴昌硕、黄宾虹、李可染诸大家们,哪个不是诗文书画的全才呢?也即是:“中国画有三不朽:一、用墨不朽也,二、诗书画合一不朽也,三、能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不朽也”(见《黄宾虹画语录》)。“画是哑巴诗,诗是盲人画”,“二者都尽已能模仿自然,都能用来阐明名种道德风习”。(《芬奇论绘画》23页)画家若让诗画融合则不哑不盲,充分展现诗画各自的优势,定会成为艺术精品。
○2生活是艺术取之不尽的源泉:唐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指应以客观事物,以大自然为师,细心观察,经去粗取精,结合理性融会心中,这应是每个画家必须身体力行的途径,从而才能作出理想的作品。试看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黄宾虹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四上泰山,88岁高龄还在火车上写生,(见《黄宾虹》)。齐白石说“要胸中先有所见之物,然后下笔有神”,“跟踪一种昆虫跑上几段路,随时把观察所得写生下来,据人统计仅1909到1919年,11年间写在毛边低上的画稿,至少在一千张以上,”(见《现代画家传》)。江寒汀为画鸟常逛鸟市,买鸟养鸟,仔细观察鸟的习性动态,为他的《百鸟图》打下坚实的基础。刘海粟十上黄山,张善子为画虎自已养虎训虎,于非闇为仔细观察鸽子下飞动作而经常上北京城头观察,他写生牡丹是用人体解刨的方法来画花、叶、老干,而后再进行鸽子牡丹画的创作,所以他的画作逼真生动。画坛前辈为我们树了良好的以造化为师的榜样。在八十年代初,中央美院李俊教授带美工训练班去写生,他架起画箱边画边讲,说哪些景可画,哪些景角度不好,并将一棵别处的大树移入画中。晚上集中大家把写生作品进行点评,使学员们得到提高。但当今有些艺校,此如我小侄上的艺校,老师带队到太行山写生十天,老师一幅写生也没作,回校后学生的写生作品也没点评,我一打听还不只一家是这样教学,应该恢复以前优良教风。
○3还应该深研传统的优秀理论:如《荞子园画传》汇总前人的六法、六要六长、三病、十二忌等,至今仍未失去它的意义,我想我再推荐几本: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谢赫《古画品录》、张徵《清朝画徵录》、方薰《山静居画论》、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刘道醇《国朝名画评》、黄子久《写山水诀》,钱松喦《砚边点滴》,《现代画家传》,《实用色彩学》,《芬奇论绘画》等,看后应该对自己的今后创作大有裨益。(当然要排除个别不当的词句,不泥于古论古法)。
2、评画问题:让评论家在书画专刊、书画节目、书画专栏上(希政府部门指导在报刊、影视和网络上开辟书画园地),针对画作展开衷肯的评定,以利书画水平的提高。让作画者会评画,评画者最好善于作画——前辈大师们早给我们做出了榜样。看到一些画展及所出画册,据其特长如实赞扬未尝不可,但对水平不是太高基至平庸的作品,个别评论者竞赞扬词句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吹嘘到能和前辈画界大师们媲美的地步,这不是什么好事情,只能让该作者飘飘然,放慢前进脚步,甚至步入歧途。
3、热爱生活,画夺造化: “好画标准,三点气象,笔墨韵味,1、构图皴法是否壮健,气象是否高华,壮键而不粗犷,细密而不纤弱。2、笔墨风格既不同于古人或并世作者,独特风格中有变异,自创新貌又笔笔有来历,寻不到规律而自有规律在。3、打开第一眼有艺术魅力,玩味无穷,即入脑海气韵里品格每和作者人格调和一致,看后陶情悦性。”(见陆俨少《山水画芻议》)我觉这也就说要有中国画的传统技法,有高雅雄浑的气势,能法卤求笔,细巧求力,有个人独特的风格,看着来去自然,猛然一看气韵生动,能打动人心,像一首好诗一样味厚格高,饱含古代所论“卷轴气”,也即“书卷气”。我认为还应包括虚实得当藏露合理才算好画。因为表现手法上,刚柔虚实藏露开合是画好一幅画的重要手段,当然陆俨少之论也应包括这些内容。“古人‘江山如画’,“正是江山不如画,画有人工之剪裁,可以尽善尽美。……故画中山川要比真实川为妙……”,(见《黄宾虹话语录》)。要求“画山水要有神韵,画花鸟要有情趣,画人物要有情又有神”,(见《黄宾虹话语录》)。如果我们写生一道飞瀑,不一定有株古松陪櫬,不一定有所凉亭可凭栏欣赏,但我们创作时可把别处写生的亭子,古松恰当合理地安排到那一幅画中来,这就比现况好多了。
4、谈下俗和雅:我推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出的:“我们的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大众能看得懂,能欢迎的艺术品就应该是好艺术品,让大众看后陶情悦性,振奋精神,从中得到启迪鼓舞,更加热爱生活。若大多数人都看不懂,那么我们的画就失去创作的意义了。在书画展上我不时遇到几位同志围在一幅书画前,绞尽脑汁地分析某个字是什么字,某个地方画的是啥,经问讯知道大都爱好书画好多年了,倘若是“门外汉”就更看不懂了,所以在画上题款要草的规范,或行书也可,让人易看懂,尽量作到雅俗共赏。大画家任率英的画就较“俗”,但颇受中外群众欢迎,他的《百岁挂帅》销数410万份;《岳云》销数264万份;《虹桥赠珠》销350万份;王成喜的画也较“俗”,同样受大众欢迎,其画册十次印刷十次畅销;刘奎龄,刘继卤的画较“俗”,颇受大众欢迎,其印刷品销量喜人;田世光在建国初年画“四季花鸟屏”也较“俗”,但能轰动全国,卓立画坛。作为画家其作品能成为大众欢迎的精神食粮,这不正是画家的主要奋斗目标吗?
5、中国画家应该多才多艺:美院国画系大都有诗、书、制印、鉴赏、装裱等课程。这也能说明作为中国画家应俱备综合性的多种才能,即“画家应力求多能”,“不多才多艺的画家不值一赞……那些只能画好一件东西的人不过是一个可怜的画匠而已”(《芬奇论绘画》45页)作为国外名家早就提出画家要多才多艺,而他个人就是身兼“八家”之誉的大画家。画家应尽力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老画家足不出户就能阅览流连各种资料及风景花鸟,方便拓宽视野。画家要以作诗的要求来作画,诗有鲜明的表现主题,好诗要作到题切、情真、味厚、格高,我们创作中也应使作品做到这些,要把热爱生活的满怀真情表现出来。使作品让人感到有气势和韵致,用生动活泼的形象来打动人心,让人驻足欣赏,达到诗画交融应是中国画家永远追求的,让人从中得到有意义的启发,受到教益。
6、另外谈下工笔和写意画的基本要求:《黄宾虹画语录》中也具体提出:“粗笔之画远看如工笔,近看则笔墨分明其法不乱为上乘,工笔之画远看如粗笔,近看不柔媚造作。故好画虽粗而不乱,虽工而不软弱。”这总结是很衷肯的。试想写意的粗笔画往往气势很足,但能否恰当的表现要画的对象,一远看就分明了。这粗笔好画,如谢瑞阶所画黄河怒涛,远看浪花飞溅汹涌湃澎,觉得画的很工细,但一近看狂怪的粗笔横扫竖抹处处见笔墨。再看季则夫的工笔画远看气势很足,质感很强虚实刚柔兼备,对比很强烈和粗笔效果近似,但一近看则是细巧求力,精美俊气。而前几年的一次画展上,几位全国一流的工笔画家合画幅丈二大画迎着厅门,远看甚觉平淡,近看全是大家合作,造型准确,呼应布局上都十分好,可惜远看“气势”就有所不足了。黄宾虹根据可能是:粗笔画往往是笔墨姿肆,气势夺人,但表现物象不易掌握,若远看物象准确那就好了。工笔画易流于纤巧造象准确,易气势不足,若远看有粗笔画的气势那就好了。
7、多种方法渠道来提高中国画的创作:画家要有强健的体魄,画家不要为艺术追求而不珍惜身体(很多有成就的画家英年早逝)清代山水画家郭土琼系康熙初年武探花,享年90余岁,近代的李苦禅,黄宾虹都会武功得以高寿,并成为大画家。齐白石若不是高寿那还能“衰年变法”?黄宾虹、刘海粟若不是健康高寿哪会能晚年九上、十上黄山?很多前辈大师们都是越到晚年越出好的成就。我上世纪八五年到华山写生在北峰幸遇刘文西院长,他身体因少欠健壮就没再向山顶攀登,而我本人数十年注重健身,在华山七天中,我三次上下苍龙岭返复寻找画材;在承德四十余人的写生队伍中只有我一人步行30余里登上棒捶山,对其作了近距离的写生。本人深得健身的益处,所以希望画家们都要注意身体,争取健康长寿。我们要做到中西结合,朗世宁是一个外国画家,竟能中西结合创造出不朽的中国画作,徐悲鸿、刘海粟大师们都为我们做出了中西结合的榜样,这仍是我们现在应该学习的。深刻钻研古代理论又不泥与古法,时时创新,但要保持作品有中国画的气派和民族风格从而创出佳作。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共同喜爱的风格。
8、画家应要做到四勤:眼勤:多观察各种事物动态,多看中外画论诗书,增强文学修养,增强理性修养,“将你们双眼练成精于估计物体的正确长度和宽度判断者”,(《芬奇论绘画》44页)。这观点启发我本人经常观察身边各类物体,曾多次指出建筑者墙壁和门窗的按装错误之处,84年我同40余人的美工学习班在北京站外候车,发现北京车站建有毛病,开始有的不信,待大家共同观察后公认确有毛病。我认为这类活动对画家练眼力方面非常有益。手勤:多写生,多记录,多创作。腿勤:多游历名山大川,增强阅历视野。心勤:将感性事物和理性理解融为好的构思,以利创造好的作品。
9、采取多种开展书画活动的措施:全国各级正统的美协机构和各种书画单位要和多种企业挂钩,积极行动组织参与国内外多种多样的书画交流活动,调动画家创作的积极性。希望各级报刊杂志及电视网络上定期开辟国画栏目板块,进行作品比赛奖励,又有衷肯评论。以便提高画家水平,使大众喜看的“国粹”更好地服务人民。
10、开展以诗征画活动:为了体现国画待色“诗画交融”。希望多开展此项活动,古代以“深山藏古寺”,“万绿丛中一点红”,“野渡无人舟自横”,“竹锁桥边卖酒家”等诗题征画传作千秋佳话,近代上海朵云轩也曾开展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落日故人情”,“天气已凉末寒时”等诗题征画取得良好效果,如今希能通过各种书画报刊电视网络开展这项活动,见《中国书画报》已和有关单位在网络上进行画展画评活动,这是可喜的举措。
总之,我们画家把古今中外的绘画理论画法和世间万象比作万紫千红的百花园,我们应像辛勤的蜜蜂不停的工作,从而酿成佳蜜——好的作品奉献给人类。愿中国画很快迎来一个新世纪大发展的春天,以诗画美景,供世界大众悦目骋怀!
太行山美术家写生创作基地 作者:刘铁峰